80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 / 2)

大美时代 中秋月明 3609 字 26天前

万长生和郭槐生就不会抗拒。

不过按照约定,是谁赢了要给对方放大。

万长生居然把郭槐生那件抽象的雕塑作品放大成二十米的庞然大物

他偷偷摸摸跑到雕塑工厂去下单的时候,把整个雕塑工厂的师傅都笑死了。

谁都觉得他是在恶作剧。

又拍了一手好马屁。

但是能有这种拍马屁的功底,前提是真的要有钱啊。

二十米

已经接近五六层楼高了,这往往是用在城市雕塑的尺寸。

却被万长生来拿放大成一座核工程基地博物馆的塑像。

尺寸不可谓不惊人。

哪怕是用玻璃钢制作,成本价还是要上六位数的。

于是从这件放大作品在雕塑工厂开始显出雏形,得知消息的美院师生纷纷结伴过去看热闹,啧啧,有钱就是任性。

顺便也观瞻了万长生掏钱翻模的一百零八核战士塑像。

在万长生树立了极高标准以后,其他雕塑系师生制作的塑像质量必然水涨船高。

而且林楚妮的美妆团队还过来好好的给大家上了一课。

万长生之前那套四人组像送过来翻模以后,就是等待欢欢放假前往度假村的时候,万长生继续全力以赴搞后面的三人组像。

林楚妮就成天待在雕塑工厂这边替他完成玻璃钢胚型的着色工作。

其实好多暑假没回去,在搞这套群像的雕塑生都看见了,有些人进度也差不多。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以为然。

结果真开始着色以后就发现,术业有专攻。

如果说服装着色更像是油画专业的活儿,面部、手部,总之各种皮肤上的着色,甚至头发、指甲这些细节,人家舞美专业不是白学的。

光是一个面部粉底都能细分出好多种花样来。

最后不得不求着林楚妮来协助。

她也忙不过来呀,就把自己职业教育部那边负责美妆的伙伴,还有十来个已经跟了半年以上的学徒带过来一起搞。

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真人大小,栩栩如生的蜡像馆标准。

光是密密麻麻的摆放在雕塑工厂大棚下面,就已经有种兵马俑的壮观感。

开学以后好多人都跑来看,偷偷拍照,颇觉自豪。

因为都知道是万长生自己掏钱做的。

这玩意儿未来能不能赚钱两说,但是在这个社会只记得给明星们做蜡像馆的时候,为几十年前那些默默无闻的三线工人,核工业战士做塑像。

光是情怀就值得点赞。

而且确实件件精品。

超写实作品更多是技术精湛,耗费时间,和那种需要深刻表达艺术性的东西烧脑不同。

雕塑系学生来做这种看起来像的东西,难度并不大。

但一件两件摆着也许不算什么,几十上百件开始堆积排列。

那就从量变到质变,就有冲击力了。

单个作品是蜡像性质,艺术含量不足,几十上百件合起来是一件群雕的时候,艺术性就变得极高

因为这是群像,表现的是几十上百位同一环境下不同姿态的形象。

就像当年蜀美的成名作收租院那样,单独的一尊地主欺压农民,看起来还有些又红又专的主旋律。

但几十尊群像,全面展现两个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冲突,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从两个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上升到两个阶层之间的不可调和。

所以当初在全国巡展的时候,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呢。

这里的塑像也是这个道理。

虽然没有任何反面角色存在,但依托整个核工程基地本来的各种工作岗位,从简单平凡中透出了不起。

这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又何尝不是现在这个社会化分工更加细致的大社会反映呢

那个年代很直接,农民、工人都是直接在为国家做贡献,炼钢为了造飞机大炮,织布为了战场需要。

现在没打仗了,没有那么直接的威胁了,行业工作这么多,很多人就开始忘记这个巨大的社会,同样需要无数平凡又不平凡的普通人去承担。

这么一揣摩,整套塑像的含义就特别深远了。

既是在告诫某些人,不要忘了人民群众才是一切的基础,也在提醒普通民众,要有社会责任感,再普通的人,在这个社会上也有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艺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