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 拍摄中(2 / 2)

至于她的那个姐姐……

虽然哈婕科娃懒惰了一些,但该她做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推脱过,而且和剧组的大家都能打成一片,非常会处关系,连石少明都提起,这女人是天生的社交高手。

天知道这个女人在和自己见第一面时,那种又害怕又矛盾的样子。

但殷俊也晓得,之所以哈婕科娃能这么的放得开,完全是因为自己给了她一个最好的平台。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哈婕科娃,自然就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干得很漂亮。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家族基因的缘故,哈婕科娃的英语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流说话,已经越来越接近于美国口音了。

至于叶琳琴娃这种天才,已经在标准口音之外,学会了洛杉矶腔调和内华达州的土话。

《钢琴家》并不是多线叙事的方式,所以殷俊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拍摄的。

拍摄的过程中,汤姆汉克斯也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狠劲儿。

本来汤姆汉克斯的身高是183公分,体重150斤左右就比较匀称。

他为了拍《钢琴家》,已经瘦到了130斤。

并且还不是靠锻炼来减肥的,而是只那么少吃东西,少吃肉,靠饿来瘦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出消瘦的感觉。

钢琴家嘛,都是艺术家,自然是瘦一点的好。

可剧本的后半截,当席皮尔曼不断的颠簸,不断的受到打击,到处东躲吐蕃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吃的,他就会变得更加瘦——如果不是因为瘦,他也不会抱着水果罐头跌跌撞撞的在废墟中找寻工具,最后在打开罐头的时候,遇到了那位好心的德军军官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德军军官其实并不是良心发现,才救了席皮尔曼,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好人。

这位曾经是学校老师的军官,从小兵开始,一路晋升到了驻波兰的高级军官,在这个过程中,他一路都在帮助那些可怜的波兰人和犹太人。

受到救助的不只是席皮尔曼一个,还有很多人。

所以之后他被老大哥关在了监狱里面,许多的波兰人犹太人,都去向老大哥求情,让他们放了他。

可惜最后没有人成功,这位善良的德军军官还是死在了监狱里面。

在拍戏的时候,波兰斯基并没有特意的强调这一点,他没有过分的煽情,没有把这位德军军官当成了又一个辛德勒,而是让他处在一个帮助者和旁观者的角色,来继续表达席皮尔曼的遭遇和磨难。

不能说波兰斯基的表达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殷俊也知道波兰斯基的想法。

如果让这位德军军官出彩了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不是在描述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是在讲述一个救赎的故事了。

殷俊觉得这样很好,这种表达才符合《钢琴家》的书籍描述,以及那种悲戚的命运感。

所以在殷俊的剧本里面,德军军官的表现也比较平淡。

不过少年准备在影片末尾的时候,写一句对这位德军军官的感激。

毕竟做了好事,救了人命,就应该受到表扬。

话题说回来。

为了表现席皮尔曼的精神崩溃和身体受到折磨,汤姆汉克斯必须还要瘦下去。

这是殷俊跟他说过的。

于是从拍戏的第一天开始,汤姆汉克斯就刻意的控制着自己的饮食。

到了第三十五天,汤姆汉克斯几乎就靠着鸡蛋和沙拉来过日子。

这样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五十天的时候,汤姆汉克斯就只有108斤了。

当开拍德军用火焰喷射器扫荡房子,迫使席皮尔曼不得不离开躲藏的荒废房子时,汤姆汉克斯已经只有100斤上下。

这个时候,蓬头蓬脸、满脸胡须的汤姆汉克斯出现在镜头前时,他的脸部、手、脚和整个身躯,都消瘦得可怕。

拍完了第一组镜头,殷俊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而身后的掌声,也响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