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闫琨的专利(1 / 2)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1909 字 8天前

转机、转机再转机,代表团十几名成员终于在慕尼黑机场落地。这座西德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不仅是西德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当然,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慕尼黑最有名的就是纳粹时期的啤酒馆政变和那支拜仁慕尼黑队。

其实这座古王国都城的风景相当古朴优美,甚至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尤其是这里的大学城,学术研究在整个欧洲范围内都处于一流。

这次学术会议,主办方已经为中国代表团订下宾馆。不得不说,在所有欧美西方国家之中,西德对中国的态度最为友好,接待的程度也最为热情。

而在宾馆的大厅里,众人等待着领队和翻译办理入住手续。围坐在朱国良老教授身边,正在天南海北的闲聊:

“……这次听说吃住全免。上次去美国的时候,只解决一顿早饭。”

“那省下的津贴能多不少。老王,你准备带些什么回去?”

“还是电器,德国的质量比东瀛还好,就是价格比东瀛贵。不过我儿子快要娶媳妇,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

“那你该问问闫工,他以前来过德国。闫工,什么地方能淘到便宜点的?”

“都几年前了,而且上次来的是亚琛。到时候问问吧!慕尼黑是大城市,总比亚琛这样的小城好许多……”

“……”

那位闫工名叫闫琨,化研所副所长,教授级研究员。人长的黑黑壮壮,听说因为是经常跑现场、跑工地,是位研究属性高于行政属性、工程属性高于研究属性的研究员,所以这群人都习惯称呼他为“闫工”。

而闫琨为人十分随和健谈,不一会儿,与荆建这位小字辈也聊的有声有色:“……那时候我第一次出国,谁懂啊?领队要我们注意影响,我们就排好队一二一,就差高唱《打靶归来》了,把那些外国人吓得够呛,还以为志愿军打到美国本土。现在已经好许多,报告领队后也能自由活动……”

荆建笑呵呵的听着这些趣闻,不时说笑几句:“闫工,听说您这次也安排有报告会?”

闫琨显得很得意:“不算啥,轮不上主题演讲,就安排了个小厅。诶,朱老,这是我的论文,还没发表过呢。您老给我把把关。”

此时能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那绝对属于大有面子,足以登上国内的媒体新闻。

朱国良接过论文,粗粗扫了几眼,接着又针对性的问了几个问题。像这样顶尖的研究人员,看论文的速度都相当快,也很会抓重点。要不然,一年中国内外期刊上会发表多少论文?看的完吗?还有自己研究的时间吗?

因此朱国良立刻笑着做出结论:“理论上有创新,实验中大胆突破。应该是国际领先水平,你这算是十年磨一剑,准备一鸣惊人吗?”朱国良的评价相当高,让闫琨乐得合不拢嘴。而顺手之中,朱国良就把论文递给了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