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怎么用(2 / 2)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1649 字 8天前

荆建微笑着点点头:“其实我们两国的情况很类似,国家负担太重,导致投资不足,满足人民享受的商品太少。或者可以换种说法,相比较西方的人民,我们中苏的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因此我们最急需的应该是对症下药,首先缓解人民的不满,并且在经济利益上获得一定的利益。”

荆建的话引起了潘采夫的兴趣。他连忙问道:“该怎么对症下药呢?”

“首先就是要让那些生产不足的厂家生产起来。而我们中国急需那些工业品,你们恰好能满足产量,先解燃眉之急。实际上,真的设备技术等出口,等那些工厂在中国建设好了,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对目前的情况并没有多少助益。”

潘采夫等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这说法比较实际,而且能立竿见影的见到效果。就是荆建的底线还需要试探,于是另一位陪同的工作人员插话道:“布兰布尔先生,那您是想一直延续这样的工业品出口贸易吗?”

“不不。”荆建笑着摇摇头,“并非是我对那些工厂没兴趣,而是我个人能力有限,现阶段只能有侧重点的投资。顺便给你们介绍一家华强公司,我在这里透露一下,那家公司有中国官方背景,不过注册在开曼群岛,基本是以西方的商业模式操作的。而我们国内许多厂家都对引进你们苏联的设备很感兴趣。通过那家华强公司的中介,我相信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荆建所说的就是和凌枫的部委一起合资的那家公司。虽然仅仅是刚成立,但依靠着国内的背景和荆建在欧洲的关系,他们在东欧的收购圈中已经是小有名气。既然荆建不做,那就索性把关系转让给华强。实际上,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还不如让更多的中国厂家得到好处,而且有关系、有组织,肯定会比前世历史上要做的好。

对此,潘采夫他们倒也表示满意。本质上他们还是官员,总是比较乐意与中国政府去打交道。

“那您为什么选择投资轻工业呢?”潘采夫继续问道。

“首先就是投资小、见效快。”荆建显得胸有成竹。他不可能在这样的重要谈判中,仅仅依靠自己的临场发挥。因此在来之前,荆建早已经准备好了几套方案,“像这样的轻工业民用商品厂家,一、两百万美元就能建设起一家成规模的工厂。而我只要用这笔资金用作收购。在中国,有大批这样的国企欢迎中外合资,我就可以很快拥有足够的产能和大批民用商品。”

荆建的目的当然是最快速度用掉这笔卢布贷款。有些可以采购苏联的工业品,但另外一些就需要个很好的理由。目前中国大力鼓励外商投资,难道只欢迎欧美国家的美金?就不欢迎苏联的卢布吗?没这个道理啊?关键收购的速度比较快,或者也可以说,花钱的难度最小,总比外贸采购环节少多了吧?因此说,荆建已经准备好再次到国内掀起“收购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