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健拿过徐浩东的手提电脑,摁了几下,再将电脑搁到徐浩东的面前,“这篇文章发表于三个小时之前,发表在一个比较活跃的论坛上,题目叫《一位省委组织部长和一位市委书记的故事》。全文长达三千五百余字,主要内容是这样的,s部长曾任市委组织部长,x书记曾是s部长下边县级市的副市长,s部长曾打压过x书记,后来s部长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背着处分灰溜溜的调到了外省……”
“现在,s部长杀回来了,权力也更大了,屁股尚未坐热,就向x书记发出了强烈的战斗信号。s部长借四市一体化之机,欲将x书记调走,明升暗降,而x书记还蒙在鼓里……”
“截止到现在,文章已被转发一万七千三百多次,市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进行了跟踪,发现这篇文章发自海州市市区,现在已传到省内各市的主要网站,省委省政府应该也已知晓。”
徐浩东不发一言,面无表情,认真地看完了整篇文章。
王伟明说:“浩东,之所以向你汇报,是因为我觉得,s部长就是省委组织部长沈方舟,x书记就是你。”
徐浩东点了点头,“往事难以忘怀,故事说明问题,两位秀才,你们怎么看这篇文章?”
王伟明说:“沈方舟部长在海州市工作了那么多年,得罪的人肯定不少,文章的作者,应该与沈方舟部长有重要过节。所以,这篇文章是针对沈方舟部长的,只是把你当成了武器。”
李子健说:“我同意老王的判断。还有一点,进攻的武器,这倒没有问题,如果变成武器的进攻,那就有问题了。如果沈方舟部长因此而迁怒于浩东你,那以后就有麻烦了。”
徐浩东笑了,“进攻的武器,武器的进攻,说得太精辟了。”
王伟明问:“我们怎么办?要不要有所回应?”
徐浩东摇了摇头,“不必回应,暂时不必回应。这篇文章并没有指名道姓,咱们主动凑上去,反而有讨打之嫌,还是视情况发展再说吧。”
王伟明再问:“要不要与海州市那边联系一下,请他们调查文章的作者?”
徐浩东继续摇头,“不用,先装聋作哑吧。”
王伟明和李子健有点奇怪,因为徐浩东有点反常。
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篇文章竟然是徐浩东精心炮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