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醉归图》是元代作品,明末以来的收藏者非常清楚:朱尚宾、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标、耿昭忠、耿嘉祚(经考据半古轩书画印是其藏印)、乾隆、嘉庆、溥仪。
这些收藏者当中,特别是梁清标、耿昭忠都是清初公认眼力最好的收藏家。
明末清初是中国书画鉴藏史上一个真正的书画收藏繁盛时期,它真正实现了藏家的多元化和大众化,使书画收藏呈现出异常开放与融动的迹象,从明末的战乱国库的字画散落民间,使一些官僚、文人、商贾等为主的私人收藏家得以拥有公立收藏的书画的机会。
在从三藩之乱后,“文治”问题被康熙重视,他在政暇之余命一些特殊身份的社会鉴藏家或者宫廷贵族参与整理内府典籍,对宫中收藏的书画进行鉴别,以及不断收购民间散落国宝,其中以耿昭忠、熊赐履、高士奇、安岐最为代表性,使清初的收藏呈现了历史上又一次由私到公的收藏特点。
《五王醉归图》则是从耿昭忠处流入了清内府公立收藏中的一个实例。《石渠宝笈续编》与阮元撰《石渠随笔》卷四对于这幅画均有记载。
《五王醉归图》清宫收藏印章的钤印,正是《石渠宝笈续编》的“乾隆八玺全”,钤印位置完全符合规范。卷中钤“干清宫鉴藏宝”也与《石渠宝笈》著录的收藏点相符。
肖遥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间密室当中,看到这一幅相传已经遗失的传自元代的国宝级画作。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当时还住在故宫内的溥仪,已预感到在这座庞大的宫殿里居住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便为自己安排后路。
一天,存放字画的地方来了几个人,开始翻阅这些字画。他们就是溥仪派来的,要从中选出一部分值钱的字画。这几个人一共从中选出了1200幅字画,在每幅字画上,都盖上“宣统”字样的章。
民国十二到十四年间这些书画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私带出紫禁城,大多是手卷册页,几经辗转,被带到伪满州国存于基林小白楼。
1945年满洲国覆灭,从小白楼再散出民间的这批清宫旧藏书画,被称为“东北货”。
民国期间出版的《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6�1赏溥杰书画目》,清楚地记载:宣统十四年(1922)十一月四日,此卷赏赐溥杰。
这一幅被溥仪遗失的国宝级作品,竟然出现在这间密室当中,得以重见天日,却是值得惊喜。
难得见到一件国宝级画作,肖遥鉴赏的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