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 翡翠西瓜(2 / 2)

虽然这一对翡翠西瓜找了回来,但那个神秘的窃贼始终没有抓住。

后来,静明园里的一个泥瓦匠去修理玉峰塔,发现一个破衣烂衫的老道在塔里睡觉,这引起了瓦匠的怀疑,他连忙向上级报告。然而还是晚了一步,等到官兵前来缉拿的时候,老道早已不知所踪。

但见到塔壁上有刚用鲜血题写的几句诗:赤金元宝是我拿,翡翠西瓜是我收。若问咱家住何处?玉峰塔上度春秋。

落款是“王老道”。

慈禧太后对这个王老道恨之入骨,下令全国缉拿,但是再也没有找到王老道的踪影。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然,传说终究是传说,后来军阀孙殿英炸开清东陵盗宝,这对翡翠西瓜被盗挖出来后,也就下落不明,从此杳无音讯了。

现在看到了这只翡翠西瓜,肖遥也无从判断眼前这一只翡翠西瓜到底是不是圆明园中受慈禧钟爱的那两只翡翠西瓜中的一个,但就算不是,眼前这一只翡翠西瓜也绝对是国之重宝。

眼前这只翡翠西瓜大于栲栳,翡翠材质,呈椭圆形,瓜蒂一侧切开一个斜口,红色的瓜瓤,黑色的瓜子,栩栩如生,根本不像是人工雕琢而成,不是特别仔细的去辨别,绝对会认为眼前摆放的就是一个切开一个小口的大西瓜。

这只翡翠西瓜,珍贵就珍贵在“逼真”这两个字上,本来不过是普通的翡翠料子,但经过匠人的巧手雕琢,出来的成品却巧夺天工,把这一块儿翡翠料子的优缺点全部巧妙的利用起来,这才有了此一佳作。

雕琢这一个翡翠西瓜的料子,也就是切开小口的那一小片红翡质地不错,达到了高冰的程度。但在肖遥的神识查看下,这一整个翡翠西瓜也就只有这一小片红翡存在,口子稍稍开大一点,就不完美了。

也不知道那个雕琢的匠人是凑巧了,还是他确实有能力精准的判断出这一小片儿红翡的位置,总之结果是完美的。

眼前这个翡翠西瓜如此逼真,整体的用料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不然的话,材料是珍贵了,但逼真就很难做到了。

有一种翠材料叫“瓜皮绿”,半透明或不透明,绿显青色,雕琢这一只翡翠西瓜的材料就是如此普通。

但普通之中却又蕴含着不普通,首先是这块材料的大小正合适雕琢一个西瓜。

想要雕琢一个翡翠西瓜,不是凭空设想就可以的,必然要有适宜的材料才行,不然的话,任你技术再高,也不可能雕琢出一个巧夺天工的翡翠西瓜来。

找到大块儿的适宜雕琢西瓜的翡翠材料已经不算容易,还要有皮有规才行,更难得的是开口之后还要有红瓤黑子,这完全就是碰运气了,想要找到第二块材料,也许还有一点可能,但想要如此逼真,那就几乎不可能了。

由此,肖遥几乎可以断定,如果这颗翡翠西瓜确实是圆明园中的那一件,那么另一颗翡翠西瓜和这一颗绝对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还真有可能不是翡翠材质的。

如果能够有证据证明眼前这颗翡翠西瓜确实是圆明园中的那一件,那么这件翡翠西瓜的价值就真的难以估量了,至少不会低于台故博物院的那一颗翡翠白菜。

如此逼真的一颗翡翠西瓜,哪怕是刚刚雕琢出来的新品,同样也是无价之宝,价值最低也得是大几千万美金。

安田义明看到肖遥仔仔细细的鉴赏了足有一刻钟时间,就知道肖遥一定非常喜欢这个翡翠西瓜,便说道:“当年我父亲和那个英国贵族交易的明细单还在,这一次的捐赠,我们安田家族还会出具一份详细的清单和说明,以此来证明这件翡翠西瓜的真实性,有了这些,应该更具说服力。”

“你有心了,那就按你的意思准备详细点。”要想证明眼前这一颗翡翠西瓜确实是圆明园中的那一件,确实需要这些材料,肖遥当然不会拒绝。

鉴赏完安田义明特意介绍的羊首和翡翠西瓜之后,肖遥这才开始按照顺序鉴赏藏宝室中的所有藏宝。

这间小型藏宝室中,收藏的都是安田家族一个世纪以来陆续收集到的最珍贵的古董人物,每一件都堪称是国宝。

当然了,这些国宝并不是一个国家的,这里面东西方各国的古董文物都有。其中日岛的国宝级古董文物有10来件,西方的国宝级艺术品有20来件,来自我们华国的古董文物最多,大致有30件左右,几乎占了这间藏宝室中所有藏品的一半。

肖遥最为关注的当然是来自本国的那些国宝级古董文物,这里面收藏的任何一件拿到国内展出都会引发轰动。

这30来件华国的国宝级古董文物囊括了瓷器、古籍、书法、绘画、玉器等多个类别。在这30来件国宝级的古董文物当中,有一件最为难的,最为珍贵。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肖遥都难以相信,除了他在圣魂界中的收藏,现代竟然还有如此完整的阎立本的真迹画作存世。

能让肖遥都感到惊诧,自然不会是普通的画作,他竟然在这间收藏室中看到了闫立本的真迹——《十八学士图》!

这一副《十八学士图》可不是藏于台故博物院的那幅后人摹本,而是阎立本本人的真迹。

这可是太难得了,1400年前的画作能够完整的保存至今,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阎立本,隋唐画家,官至宰相,有《步辇图》等作品享誉画坛,《十八学士图》同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能够保存的如此完整,从上面的钤印和题跋就能看出来,这幅作品应该是在元代之后就被秘密收藏在了某个地方,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现代时期才重见天日。

肖遥能够如此判断,是因为上面的钤印和题跋全部都是元代之前的,元代之后的钤印和题跋没有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