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准备招兵买马(生意不好做,求收藏)(1 / 2)

回到招待所的宿舍,姜大邺交代马特,明天打听清楚香港报刊广告刊登的费用,找出最佳性价比的罗列出来。

他明天还要回一趟华城县,要把自己的马甲找回来。

次日,上午11点,姜大邺回到了阳华镇红旗村,他找到村长把自己的来意说明清楚。

姜大邺说自己是一个海外华人的晚辈,祖辈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至于身份证明,姜大邺将自己在鹏城遭窃的遭遇诉说了一遍。

解释完以后,他又拿出了马特出示的证词和在鹏城派出所提供的物品失窃证明文件。

生怕这些力度还不够,又把自己的存折拿了出来。

姜大邺说现在想在家乡有个合法身份,圆自己祖辈的梦想,并且表示自己代替长辈捐资20万建一个小学,捐资10万把家乡的路修一修。

其实村长在看到周洪宇旁边停着一辆豪华的小轿车的时候,就对他的话没有任何怀疑了。

像这种豪华的小轿车,在整个县城基本上都看不见。

能够拥有此车的人肯定非富即贵,更何况这么大数额的捐赠,是这个村有史以来第一次。

他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来拒绝一位爱国老乡的慈善之举,要是被村民知道自己拒绝了他,肯定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村长表示自己也是个知情达理的人,然后拍着胸脯保证,不单单是身份证,其它驾驶证,汽车行驶证等等相关证明也都会帮他搞定。

随后,姜大邺带着村长跑乡镇派出所,县公安局,把身份证,护照全部都搞定了,车牌也换了。

要知道现在的归国华人,在这个时代,可是很吃香的。

当地的县政府和镇政府都很热情的邀请他常回来看看,姜大邺表示下次归来时,一定会给自己家乡带来一些投资。

姜大邺觉得如果自己赚了些钱,给家乡留下一些家底,是应该的,至少还会有一部分人念着自己的情。

在华城呆了不到半天,姜大邺就开始往鹏城赶,那边还有很多事等着他。

马特打电话过来说,香港那边的报刊,最具性价比的就是明报。

按照一天1万字的广告报价,连续刊登十天,需要10万港币,合计12000美元。

姜大邺没有任何犹豫,让马特答应下来,他到达鹏城后会转账过去。

休息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清早,姜大邺便马不停蹄去了中国银行办完转账的事情,顺便注册了自己的银行账号和电话转账业务。

完成这些事后,他又来到马特的接待室,这里还是一如既往的清闲。

马特告诉他,他刚才接到了奔驰驻香港办事处的电话。

那边给回话,希望姜大邺他们多等几天,总部那边开会需要些时间来确定转让金额。

姜大邺对此也是有些无奈。

看对方的意思,人家明显是不急着要,用上了拖延战术。

他让马特给香港奔驰那边回个电话,说三天后如果没有消息,就找宝马谈判。

姜大邺决定打奔驰一个措手不及,他可不想在一个树上吊死,让别人捡了便宜。

他转头又交代马特去欧美各大网站做一个软文,然后配几张ps过的彩图。

商标改成宝马的就ok了,就说是宝马的最新款的新车谍照。

趁着还有闲暇的时间,姜大邺又去工商局等相关单位,注册了一个公司,名字就叫启航商贸公司。

公司的名字对他来说比较贴切,以后的商务谈判,用公司的名义会更加的稳妥。

另外,周洪宇还在图书馆附近最好的小区里,租了一套公寓。

住免费的招待所,总是不那么方便,有钱了,就不要对自己那么刻薄了。

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10月7日,今天是《斗破苍穹》刊登广告的第一天。

姜大邺吃完早餐以后,就来到马特所在的接待室。

这里俨然是他们两人的办公室了,因为这儿的设备很齐全,马特平时的工作也不忙,姜大邺就不急着去找办公场所了,又没有什么业务,能省则省吧!

香港中环,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亚洲金融中心,这里人山人海,来往的上班族特别多。

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这里的每一个人基本上都会顺手买一份报纸,在吃饭或闲时都会拿出来看一看。

阿辉,一个很大众化的称呼。今天他如往常一样,买了一份明报。

除了看一些国际时事之外,他也喜欢追一些比较热门的小说。

明报因为是金庸先生创办的,所以在初期明报创刊的时候,经常会登载一些连载小说,吸引顾客购买。

尽管过去这么多年,时事变迁,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明报里面还有一条专栏,是关于小说和一些文学性文章的专家评论。

阿辉闲着无事的时候就喜欢看这些。

他下意识的想把广告那一面翻过去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标题。

“斗破苍穹”

字体非常大,很显眼,这个词语显得非常霸道,非常有震撼力。

怀着一丝好奇的心情,他看了一下这条广告,总共1万多字。

“这他妈哪是广告啊!”

“明显就是一本小说啊!”

“难道现在那些编辑脑袋都进水了吗?”

“为什么把这篇小说放在广告栏里?”

阿辉仔细的把这篇小说看了下去,他感觉有点怪怪的。

这是他从未看过的小说题材,虽说文笔不能说太好,但是很容易看得懂啊!逻辑也很通顺。

这明显就不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啊!

的确有些吸引人啊!

第二天,他怀着期待心情买上一份明报。

看见主角因为女方退婚,激愤而说出的那一句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自己居然也有点心灵上的共鸣,这是很多年都没有发生过的了。

这本小说,给他心灵上的冲击是巨大的,这实在太让人震撼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小说流派。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新武学的设定,神话而又饱含逻辑的的炼药体系,给他带来一种无法言喻的畅爽和体验,这已经打破了他十几年一成不变的三观。

这种小说,他一定会追读下去,简直就是太爽了。

像阿辉这样的读者,在香港是有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