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愿者上钩(1 / 2)

边学道去龙门乡小学第二天,蜀都市内几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敢为集团捐助150万,帮助龙门乡小学建成一所“现代化小学”。

现代化小学的帽子,是记者们扣的,不过没人追究。毕竟报道里说了,捐助的150万,用来盖新教学楼、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电子阅览室……

既然连电子阅览室都有了,说一句“现代化”也不过分,不然还有啥是现代化的标志?

报道本身就属于正能量一类,既有关爱教育的话题可以发挥,还有“善行回应义举”的卖点可以炒作,加上数家媒体同时报道,声势很是不小。

尤为关键的是,几家媒体把敢为捐助龙门乡小学的前因后果说得清楚,读者看了都明白,不是企业看这个小学顺眼才捐钱,而是被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救了命。

好吧,话题点又多了一个,知恩图报。

第二天的录音笔发放很顺利,让记者们意外的是,杨恩乔每人又送了一张20元面值的加油卡,说边总对今天的报道很满意,觉得让大家多跑一趟很过意不去,加油卡是补偿。

20元钱不多,但这份意外惊喜很难得,记者们对敢为集团的好感直线上升。

分开前,杨恩乔跟每个记者都说了一句话:“龙门乡小学新教学楼奠基那天,希望您能去看一看。”

记者们的回答非常一致:“提前招呼一声,一定到。”

整个上午,边学道都在宾馆房间里瞪着报纸上的报道看。

在他眼里,这不是报纸,是免死金牌。

而且,不仅是免死金牌,还是鱼饵。

边学道如此讨好记者,记者们在稿子里不遗余力地把敢为集团说得既有实力又有善心,为的是下一步将摊子铺开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主动出去捐助,两年后极有可能被人注意,可如果是学校、志愿者机构、教育局或者地方政府主动找到自己或敢为,希望获得捐助,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

这几篇报道就起到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顺理成章跳出都江市捐建教学楼。

启下,看到报道后,有人可能会主动找他,求他帮助改善教学条件。

至此,边学道的抗震计划前期铺垫圆满了。

当然,不是谁来求助都会给钱的。

边学道会聘请专业人士,组成一个房屋建筑质量评估小组,对求助学校的教学用房进行质量评估。

在校人数、学校位置、原有教学楼质量等等,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考量,排列出个一二三级,优先考虑离震中近,在校人数多,校舍质量堪忧的学校。

在边学道心里,从未敢想把震区的人全救下来,他只是想尽可能地救,能救一个是一个,他知道自己不是神,也不想当神。

因为在这个社会,当神和当妖的结果差不多。

构想中,捐建学校数量,2所是上限。而且后面捐建的学校,都没有龙门乡小学的待遇,不可能再建食堂、图书馆、体育场什么的给你配个齐全,其他学校,边学道只管建楼,只关注新教学楼的质量。

之所以将捐建数量锁定在2所,因为这里面有个收入支出比的问题。

倾家荡产做善事的人有没有?有,但很少,而且不存在复制的可能。

边学道估算了一下,捐助2所学校,初步预算需要26万,考虑工程中的各种隐形消耗,可能还要多个几百万。